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   关于我们  |   营业网点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小工具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宣传栏
以案说险-老年理财,高收益“稳”赢?
发布时间:2021-09-18 09:00:00

案例概要:  

   刚退休的黄阿姨用部分退休金购买了A金融公司的某款一年期预期收益率为9%的高收益金融理财产品。但理财到期后黄阿姨却未收到本金及利息,到A金融公司询问情况时却发现该公司已倒闭,最终黄阿姨损失将近10万退休金。

案例分析:

当前,随着银行投资理财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老年人理财需求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购买理财时,但因对理财产品知识的缺乏,同时也无法辨别市面上“金融公司”的真实性,导致越来越多老年人被所谓的“金融公司”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而诱惑,最终导致钱财损失。

其中非正规金融公司的主要特征及手法有:

1. 无法提供符合国家要求的相关资质证明,所销售产品无法在专业理财查询平台上获取信息

2. 以夸张的的方式将理财产品包装为保本保息,夸大产品收益的同时模糊产品特性及风险,混淆权益类产品与固定收益类产品概念。

3.销售前未能合理的开展个人风险评估,将本应是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卖给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

消保提醒:

老年群体在购买理财时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是老年群体在选择理财产品及金融公司时,应注意看理财产品发行机构机构资质是否符合国家认定的要求;看理财产品是否在该发行机构批准的经营范围内。

二是老年群体在购买理财时,要明确知晓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正规的金融机构在客户初次购买理财时均会通过理财风险评估获取客户风险评估等级,再进行相应的理财产品推荐。同时老年群体在理财购买时,不能仅被产品的高收益诱惑,应认真知晓产品的投向、风险等级及其他相关事项,若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高于市场平常理财收益水平时,则可能出现“金融陷阱”的可能。

三是老年人或初次购买理财的人群无法做到专业辨别产品及金融机构时,应询问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同时也应注意专业人员是否具备销售或其他专业资质。

 

 部分文字来源于:福建省消费者金融消费者保护协会及网络,联系侵删